喜迎党代会华西都市报华西城市读本点

5月23日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华西都市报编辑出版的《华西城市读本》

在“喜迎党代会”专辑中

以《率先突破领跑达州》为题

刊文介绍通川蹚出全域发展新路子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率先突破领跑达州

达州市通川区蹚出全域发展新路子

碑庙镇石笋村香葱产业

风吹麦浪低,五月丰收季。五月的通川,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麦香。这是一抹绚丽的景象,山水通川招徕省内外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与勇气的探路,“双核双带六区”建设奏响激烈的澎湃乐章。这是一次满载希望的出发,在“决胜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的引领下,通川在“率先突破领跑达州”的目标中迈出坚实步伐!不待扬鞭自奋蹄。三年多的时间里,通川人见到了一个结构更优、环境更好、后劲更足的通川,从基层党建到项目建设,从脱贫攻坚到产业发展,达州市通川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气与信心,带领近万通川儿女意气风发投身“率先突破领跑达州”的新实践中!

党建为先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带队考察成都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公司

“挖掘机向左边再挖一点,后面的卡车不要往前了。”滨河路北延线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通川区北外镇肖公庙社区党总支书记聂禄林戴着安全帽,正忙着指挥现场施工。基层组织是基层的第一堡垒,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关键一环。通川区委五届第六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完善、精干高效、结构优化”四项原则,采取“应配尽配、重点增配、‘摘帽’高配、弱村强配、偶数奇配”的“五配”模式,逐村科学确定个村(社区)党组织职数,构建起富有通川内涵的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央和省委对脱贫攻坚有哪些政策理论?”“贫困村难发展的根源到底是啥?”该区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深入基层、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准确掌握基层党员干部对学习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针对调研收集反馈到的1余条意见,由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亲自审核把关,区委组织部按需制定培训计划,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量身定做培训“套餐”。“在家门口就能培训,不花钱又不用太多时间,还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养殖大户的亲身经验,那是翻书都找不到的内容。”参加完安云乡木龙村“农民夜校”的养殖培训,一直打算发展黄牛养殖的村民王官育心里乐开了花。自去年11月,通川区依托现有村级活动场地,在全区个行政村(含45个贫困村)和13个农村社区,创办起所“农民夜校”,探索建立“3+3+N”激活壮大师资模式,利用农闲时间为近名贫困群众、广大农户授课场,“农民夜校”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学堂。“办好通川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杜海洋说。近年来,该区把“党建为先”作为“四为”工作理念的首要核心,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注重基层、崇尚实干”用人导向更加鲜明,“五个一批”引才行动深入实施,各类优秀人才汇聚通川。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通川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荣获省委党建制度改革“创新提名奖”。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转化升级,村级活动阵地建成率达%。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两个责任”全面落实,区委巡察工作扎实开展。强力正风肃纪,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发展为要“双核双带六区”建设纵深推进

通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杰到檬双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通川旅游喜获丰收。全区共接待省内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其中,仅“双核双带六区”之一的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有苦有累,但看到这一片的建设从无到有,更有成就感!”罗江宜居旅游休闲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邓显伟坦言。在他身后,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拔地而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自“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三年多以来,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的签约和开工建设,通川区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持续增强的后劲。魏蒲产业新城核心区、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等重点园区基础持续完善、功能不断集聚,一批支撑力强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通川、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茁壮成长,通川的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魏蒲产业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充分保障,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彰显,新引进6户企业入园发展;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初具雏形,新远达报废汽车拆解、建成精铸等项目加快建设,双胞胎饲料、金安杆塔扩能投产;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加速崛起,好一新农产品批发市场、泰诚十里水街、福森国际建材家居批发市场二期等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双龙铁路货运仓储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北外滨江高品质生活区加速崛起,教育、医疗、文体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现代城市综合体典范名副其实;罗江宜居旅游休闲区建设有力推进,柳家坝城市新区二期市政道路及柳家坝大桥建设顺利启动;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高品质打造,秦巴农耕文化博览园、乡村田园大舞台建成达效,帝森农业产业园、苏氏台湾牛奶草莓采摘园全面完工,“月湖狂欢谷”成功创建AAA级景区,成功承办全省第八届乡村旅游节(春季)分会场暨全市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实现旅游收入超亿元……通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杰回顾通川区近年来辉煌的发展历程时说:“回首奋进之路,历史证明“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才是最适合通川区的发展之路。”

民生为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我和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的变化!”江陵镇千宁村昔日贫困户李兴华的家门口,一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铺筑而成。在各级力量的帮扶下,李兴华成功获得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和妻子养起好几十头猪,盖起两层小洋房,过上了“抿抿甜”的幸福生活。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康梦想,折射出通川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定追求。“以前进城卖水果蔬菜成本都要四五十,去年我不出家门,杂七杂八的农产品就卖了多元。”去年以来,区政府办在帮扶村磐石镇谭家沟村实施“每周三销售日”活动,农民在家门口就可将一些零零碎碎的农产品变现揣进腰包。提起这项措施贫困户王荣富连连称赞。“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作为通川人,我深感自豪!”在外打拼多年,曾是某报社副总编、畅销书作家的屈默回到家乡金石镇,创办了屈氏金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巴达经济高速增长带的生态资源,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近年来,通川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举全区之力向贫困宣战。年,该区圆满实现19个贫困村退出、人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从5.4%降为2.6%。目前,通川区“5+1+3”帮扶力量广泛凝聚,全社会积极参与大扶贫格局形成。现场评比推进、“四个一律”等系列工作机制、问责机制创新实践,“七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和“十七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大力实施。全区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个。新建农村公路57.7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人,农村危房改造户。“户户通、村村响”实现脱贫村全覆盖。建成饮水工程63处,1.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有效解决。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9个,开展区级医疗机构巡回医疗逾人次,35%贫困户通过医疗救助实现脱贫。成功创建国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省级“四好村”1个。“年,通川区将按照‘’脱贫摘帽工作法,紧扣名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退出和省定贫困县摘帽目标,向着夺取年在全市率先脱贫的阶段性胜利全面发力和最后冲刺。”区脱贫攻坚办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

享受、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ls/7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