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智库发布《数读桂溪》报告探寻街道发展新路径
12月18日出版的华西都市报整版报道了西财智库发布《数读桂溪》报告
12月17日,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在成都高新区发布学术成果《数读桂溪》并展开主题研讨会。来自全国近名城市管理规划者和企业嘉宾参加。
中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开放、创富、创新是未来理想栖居与过去空想栖居的最大区别。街区单元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打造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首先要从街区着手,而理想街区是可持续竞争力的诗意街区。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则从理论角度指出,政府改革的整体愿景是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同利益方通力合作,为公民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魏娜长年研究城市治理发展,在她看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来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其一是社区自身力量,其二是政府的推动。
“桂溪街道打造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理想街区,是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提升服务新经济发展能力水平的一次重要探索,是面向未来,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西财智库总裁、首席研究员、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汤继强教授表示,桂溪街道必须要在辖区内大胆实践,紧跟前沿科技和经济趋势,并加强社区生态建设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注重社区软硬实力均衡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桂溪街道通过创新治理新探索,将全面提升街道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产业经济倍增和服务能力提升,成为现代生活城、智慧新街道。
五个维度看桂溪从一片村庄和田野中走来,桂溪街道经过20年发展,版图扩大到26.37平方公里。从过去的“农村街道”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街道”,从传统社区嬗变为现代社区,桂溪街道已经成为成都市经济密度最高、产业层位最高、人口密度最大以及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新经济大本营企业3万余家年税收超百亿伴随着街道版图“长大”,随之而来是经济的崛起和产城一体的深度融合。
从人口变化看,桂溪街道户籍人口迅速从6.86万人增长到12万余人,其他人口二十几万,辖区总人口成倍增长,已经超过40万。人口剧增带来巨大的生产和消费潜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陡增。可以说,人口是未来区域发展的持续力量。
从行政角度看,成都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机关南迁桂溪街道,标志着城市行政中心及资源南移,在地理区位上凸显桂溪街道区位优势。
数据显示,辖区内现有企业3万余家,年桂溪街道全口径财政收入达2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30亿元,如果加上中央省市以及高新区几级财政的解缴收入,在桂溪街道辖区内产生的财税收入超过百亿元,桂溪已经成为经济密度高和经济质量好的区域之一。
产城一体新样本四川自贸试验区核心片区桂溪街道,特色非常鲜明。这里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气氛浓厚,涵盖了以成都市级机关、高新区管委会为代表的行政办公区域;以软件园、孵化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以会展中心、新南天地为代表的新兴商圈;以环球中心、银泰城、凯德天府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以成都市规划馆、成都演艺中心、云端音乐厅为代表的文化综合体分布在辖区内,在辖区内既能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也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
今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桂溪街道位于核心片区,重点发展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国际创新创业园区,将对桂溪街道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蓉漂一族聚集区辖区八成以上人口低于35岁桂溪街道也是“成都最年轻的街道”,街道辖区40万人中30万人以上年龄低于35岁,约为辖区总人口的80%,是最具青春活力的街道之一,创新创业氛围浓郁,成为“蓉漂一族”集中区。桂溪街道辖区内共有近个楼宇项目,具有典型的“楼宇经济”特征,也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写字楼最为密集的街道,楼宇社区正在形成。今天,桂溪街道已经从昔日天府之国的“农村街道”,转变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街道”。
白纸绘出的“生态城区”绿化面积已大于40%远超国标从最初的一片农田,到现在经济的新飞跃。白纸作画,画出了一个生态城区。
从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绕城外侧,一个面积足有9个人民公园大的公园,仿佛一片敞开的绿洲,拥抱着城市里的居民。这就是桂溪生态公园,也被称为成都版的中央公园。从生态建设看,桂溪街道公园面积与过去8年相比,翻了1.6倍,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花草面积增长了80%,年增长率达到10%。此外,过去8年中,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增长了2倍多,每年增速为25%。这些数据体现了桂溪街道生态本底扎实,绿化面积已大于40%,远超中国文明城市绿化面积大于21%的标准。
党建服务走在前面发挥三级党组织作用获得省委领导点赞特大型城市的治理要绣花般精细,基层治理考验政府管理创新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引导自治能力。以党建促发展,桂溪街道更是走在了前面。年11月15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专程到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双吉社区调研,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狠抓落实”。
王东明在视察时说:“管委会、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在双吉社区作用发挥很好,党组织起领导作用,居委会起主导作用,带动了居民的广泛参与。将来各地社区都要加强七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样党中央的部署、十九大精神、省市的要求都能落实。社会治理,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基层,关键是平时下功夫,一个一个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了。”
20年到30亿解码桂溪路径的发展基因从小到大,短短20年发展,实现年财政收入30亿元;面积只有26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却产生出超百亿的税收;这里集聚了中国最大的专业软件园区——成都天府软件园,是名副其实的蓉漂一族聚集地;这里创新创造气氛活跃,集聚了软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数字娱乐、移动互联、共享服务中心等多个产业集群,是新经济发展的大本营。
放眼全川乃至全国,桂溪街道的发展速度和效率,都堪称奇迹,这也可以称之为“桂溪路径”。
产业支撑高新产业布局带动新经济持续发力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软件园区——成都天府软件园是中国10个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园区已成为成都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聚集区。按照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聚焦“六大形态”,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资源型数字产业、技术型数字产业和服务型数字产业;智能经济,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大力研发智能产品等。数据显示,桂溪街道构建了“4+1”(新经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成都高新区产值比重达到78.67%。由此可以看出,高新产业在桂溪产业布局中占有绝对优势,一个充满朝气的“新经济发展大本营”在高新区呈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进一步形成。
要素集聚招才引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驱动,其本质就是人才驱动。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超过1万名,引进海外留学和博士创业人才人,累计发放4.2亿元的人才资助资金。截至年1月31日,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人,占四川省的38%。
在企业培育方面,帮助多家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18亿元,2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0亿元以上,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家。目前,已有上市企业26家,约占成都市一半,上市企业数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资本汇聚金融机构“抢滩”撬动产业快速发展成都高新区金融产业发展强劲,已成为西部最具活力的金融机构聚集地之一。截止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聚集各类金融机构余家。其中银行44家,证券和期货类公司69家。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家、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家、融资租赁公司32家、要素交易所7家。包括全国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大部分机构位于桂溪街道辖区。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雄踞成都市中轴线天府大道两侧,横跨锦江,占地5.1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是四川省、成都市规划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战略的核心载体。目前已汇聚余家金融机构和50余家非金融类企业总部。产业和资本的紧密结合,加速撬动桂溪街道的产业发展。
双创沃土孵化体系完备区域企业聚集抢抓发展机遇,打造双创沃土。年以来,桂溪街道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举措,成都高新区深入实施“创业天府”引领工程,出台了“创业十条”,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打造了全国一流、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蓉创广场,吸引硅谷国际孵化器等一批知名众创空间入驻;深入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高新区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走进中关村、波士顿等主题活动。在孵企业累计达家,孵化体系建设水平位居四川省首位、全国前列。在创新体系方面,新增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0家、孵化载体面积65万平方米,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9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科技研发机构15家;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落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牵手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建大核酸研究院,引进了一类原创新药品种、新一代基因测序仪、锂离子固态电池等一批创新型项目。
东有云栖西有桂溪目前,成都市大力发展新经济,桂溪因其独特的区位和良好基础,已成为成都发展新经济的重镇。未来通过创新治理新探索,实践“产城融合”新模式,建设楼宇社区新样板,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桂溪街道完全有望建设为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街区。
建设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街区要创建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街区,《数读桂溪》提出,桂溪街道必须从社区发展和街道管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入手,充分体现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社区生态建设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构建,注重社区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均衡发展。结合桂溪街道实际,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树立创建“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街区”的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来达成此目标。基于桂溪街道文化内涵比较单薄,经济基础实力雄厚的现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改为“文化先行、经济唱戏、产业支撑”。深挖桂溪街道的文化源头,培养独树一帜的桂溪文化,让文化在桂溪街道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
西财智库特约高级研究员,加州大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汪海耕从智慧社区建设的角度,谈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如何深入地建设和保持智慧社会和城市,这个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于人,人是智慧社区之本,公共图书馆则是智慧社会最佳孵化器。
桂溪街道要在未来的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保持竞争力,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刘锡良则现场给出了他的思考。譬如立足全球视角进一步明确桂溪街道的发展定位;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包括产业创新,金融的创新;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以期实现桂溪街道长期可持续发展。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程守太则表示,桂溪街道有高科技产业,有金融产业,更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法律服务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建议,今后应该积极倡导法治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楼宇,资源整合,发挥优势,积极引导法治为社会服务。
对标云栖实现西有桂溪位于杭州的云栖小镇因世界互联网大会一鸣惊世。它地处杭州西湖区南部,位于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块,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十个示范特色产业小镇之一。小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产业覆盖大数据、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通过桂溪和云栖小镇经济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晰看出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经济绩效的三个显著特点:桂溪街道经济总量庞大,年的经济绩效是云栖的13倍之多;桂溪街道人均财政收入和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都高于云栖;桂溪街道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密度较云栖都处于优势地位,但经济优势正在逐年缩小,即云栖小镇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桂溪街道的经济增速。可见,桂溪产业和经济优势突出,产业类型与云栖近似,但国内知名度不如云栖,从综合指数来看,两地各具优势。这也是拿桂溪和云栖对标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云栖小镇位于中国的东部,而桂溪街道位于中国西部,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经济效益上可互相媲美。杭州云栖小镇就是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动态变迁的一个缩影,也是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可堪对标的典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赞赏
长按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jj/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