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1日,封面传媒将发布智媒云3.0版本。智媒云3.0版本以数据和业务双中台为引擎,是基于智媒体的全系统解决方案,由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运营三大矩阵构成。目前为止,智媒云的使用已经扩大到融媒体建设、各地都市报、党报和电视系统的融合转型中。从创业到进化年10月28日,封面传媒诞生于四川成都红星路二段70号。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年5月4日,封面新闻APP上线,到年6月14日,封面新闻获批国家一类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成为全国第二家获此资格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年12月20日,封面新闻APP累计下载量突破万,封面新闻传播矩阵用户规模超万。这家从传统媒体中走出的创业公司确定以技术驱动核心,在岗位设置上技术类占比近一半,内容从前端设计到PHP开发。封面传媒的首位入职员工,技术开发部的党韬记得,在初创团队的首次谈话会上,封面新闻被确定为要给互联网空间提供正能量、年轻态、视频化的信息流。从传媒出发,但不是只做传媒;重视内容,但不是只做内容。要处理好技术、资本和内容的关系。在大多媒体都是向企业购买技术时,封面坚持打造自己的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此后3年多,封面新闻快速迭代,APP完成从1.0到5.6版本的进阶,实现下载用户突破万。同时,经历内向融合赋能的封面云1.0阶段、外向拓展聚能的封面云2.0阶段。这3年,也是技术巨变中,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中场战事。年10月,封面新闻率先提出建设智媒体的目标,要成为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年年底,一款名为“封巢”的APP在封面新闻内部开始使用,从发稿流程到考核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贯穿到“策采编审发考”全流程。7大类21个产品形成“智能”产品生态年11月16日,机器人“小封”成为封面新闻的号员工。青川地震时,它的报道8秒成稿字。到年,它每月写稿超过篇,在“小封写诗”成为品牌栏目后,出版诗集《万物都相爱》。更进一步,这项兼有语音识别、意图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封面新闻在人机互动方面积累有效经验,更为下一步深度探索奠定基础。年12月12日,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上,“小封机器人”被组委会授予年度中国融媒体创新产品奖。同年4月,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榜”上,小封机器人顺利登上“人工智能写作平台”排行榜前十,是唯一来自省级媒体集团的机器写作工具。受每年高考后报道策划的启发,年开始,一款帮助填报志愿的软件上线,利用教育大数据、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为高考志愿填报提供智能化服务;感受到国庆黄金周旅游资讯的火爆后,“机器人携手大熊猫邀你美丽四川行”大型活动上线,用户上传自己照片,由机器人打分拼颜值,上传景区照片,由机器人生成诗歌展示美景。似乎,每个部门都能成为灵感来源,甚至,有程序员在感知到现在相亲活动的火热后,一个“AI人工智能相亲会”落地。这个利用人工智能、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夫妻脸匹配、可视化大屏等技术的改良相亲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到今年,封面新闻拥有7大类的21个产品,形成“智能”产品生态,AI场景已经应用到西博会、四川品牌大会、C21论坛、田园诗会、名医评选等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当中。对此,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评价,“封面新闻完成了单一媒体形态上升到高级媒体形态的全过程。”为智媒体而生事实上,在封面新闻更为长远的技术布局中,从最初的APP的上线开始,包含封巢智媒体和小封机器人的开发在内,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都是基于封面云开展。从最初基于人工智能与内容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封面云1.0,到基于智媒体初步探索研发的采编业务多线程协作的封面云2.0,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在扎实研发和实践基础上的顺势而为。到年,封面云再次升级,成为面向智媒生态的智媒云。年4月29日,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建设的“互联网”智媒技术创新中心与封面传媒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建“智媒技术云平台”,这是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的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智媒体产品云平台。10月28日,在第四届C智媒体大会上,封面传媒携手四川联通打造的全国首个多领域智媒云解决方案——“沃·封面”2.0版本上线。这是首个专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定制的解决方案品牌“沃·封面”的迭代版本。对此,业界评价,从封巢智媒体系统到智媒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封面技术完成从内向赋能到外向拓展的全新进阶,其核心表现在于技术输出以智媒云平台的构建为目标,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眼下,封面新闻已建设四大实验室,包括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和未来媒体实验室,致力于媒体智能化革命;与中译语通合作成立CGI媒体应用实验室,致力于在商业垂直领域做好大数据媒体榜单应用;与百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发起区块链媒体实验室,致力于媒体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达成、区块链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研究;与中国移动视频产业研究院共同设立5G智媒体视频实验室,研究5G视频的标准规范应用。同时,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牵头,封面传媒参与建设“出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创业路长,让智媒体产生效能是所有转型媒体必须迈过的坎儿。于封面传媒而言,这个曾在一分利润没有,先谈情怀理想的企业,实现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年收入同比增长81%,年同比增长近70%。与此同时,封面新闻年的纯广告收入占比47%,年占比35%,纯广告占比不断减少。这意味着封面新闻正在摆脱对纯广告的依赖,收入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更代表着其对技术模块进行商业化改造的成功。许多人还记得,封面传媒在成立之初提出的建设愿景,“中国不需要增加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需要更多传统媒体成功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媒体公司,要兼具媒体人的理想情怀,以及现代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基因和制度安排。”(图文内容摘编自封面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jj/1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