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华西》依然面临更多的竞争与挑战
·
《华西都市报》一改坐等广告的姿态,确立以依靠广告公司经营为主到广告公司与自主营销并重的全新思路,将以前隶属编采部门的房地产、汽车、专刊等部门划归经营部门,使专刊的市场性与服务性相辅相成,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团队同时在经营系统的各部门中,注重策划,每年、每月推出针对广告客户的活动,发展以行业为基础的工作室,利用工作室实现对外经营,渐渐得,《华西》扮演了“广告销售全面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2004年2月,登顶南美州最高峰阿空加瓜峰(6964m)
最近恶性竞争再次回潮,云南的报纸市场出现了20元看一年的低价6月27、28日,全国部分省市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重申:今年中央有华西都市报社区版关部门将继续严格规范报刊发行工作,坚决防止送钱赠物、低价倾销等不正当和恶性竞争行为反弹,并且将在报刊零售价格、发行促销、广告经营等方面探索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华西》一直注重品牌活动的举办
在《华西》人看来,《成都商报》1999年在成都市场的发行量能够反超《华西》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成都商报》更懂得经营,而《华西》人当时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报纸办好了不怕没人看
当时国内许多报纸总编认为,一城一报将是都市报竞争的最终结果但经过这些年的竞争和办报实践,《华西》总编辑刘为民说:“办报就像放风筝,借风放起来后就会轻松的多,除非遇到大的暴风雨”在成都,报业市场已经形成《华西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招聘广告《成都商报》双雄的格局,短时间内谁也无法打败谁,恶性竞争下去的后果是资源继续浪费、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媒体公信力受损、对党报形成严重的冲击
文/记者 于鑫
品牌代言人——刘建
铸就品牌,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报纸内容的提供者上一个媒体其内容及记者本身均是媒体影响力和形象的展现在这方面,《华西》显然深谙其道
|xgv00|c68bbe421c887b4b3bccf44367b0826d
·
“我只看《成都商报》”一个读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一旁的报摊主也说道:“《成都商报》的广告比《华西》多”
2002年5月底,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6195m);
2005年6月登顶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2230m)
作为一份区域组合型报纸,在四川省《华西都市报》的发行量是最大的,甚至在一些二级城市也是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那些城市发行量最大的但是现在其竞争对手已花百万巨资将发行深入到了二级城市
1995年,《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家以都市报命名并获得公开刊号发行的报纸,其市民生活报的定位和敲门发行的模式使得《华西》创刊不久发行量就飙升,并被誉为中国都市报的“领头羊”都市报诞生之初曾被人们认为是摇钱树,一时间一份份像孪生姐妹的都市报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开花随着都市报的风靡,同城数家都市报的出现,同质化竞争也在各城市上演
变则通
“随着城市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报纸零售模式被‘逼’上了绝路,激烈的竞争又让成都报纸零售比其他城市更为艰难”《华西都市报》发行部业务经理表示“要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只有建立自己的零售终华西都市报夹报广告端,逐步扩大自身所占的市场份额”
2005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利用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原《21世纪体育》的刊号,在《城市购物导报》基础上改版的《华西生活周报》正式创刊《华西》的品牌延伸和扩张自此展开
同年,《华西都市报》利用品牌优势承办了《城市购物导报》,并于2004年底改版定位为“本土资讯最丰富的生活服务类时尚周报”改版档期上市零售量达6万份,是改版前最高发行量的3倍多,第三期市场零售量突破10万份《城市购物导报》与《华西都市报》在定位上形成了互补,在经营上实行了资源共享,同时为共同规避市场风险找出了一条路
很多华西人都说,如果没有那次变革,作为中国最早市场化的《华西》,在报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在,境况将难以想象
正是因成都华西都市报热线为有对社会负责的公众心,使得《华西》在四川有着极高的公信力就连四川省委书记都曾经说过,《四川日报》我只看半版,《华西都市报》我是带回家看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华西是因为华西的一个记者刘建而刘建在形成个人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华西》的品牌形象,成为华西的品牌代言人
都市报十年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今天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内容之争在此过程中,《华西》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四川,老百姓有什么事情,一般都要给《华西》打电话”《华西》的都市新闻部杨主任告诉记者
最典型也是最近的一次影响很大的事情是今年3月份的非法传销
尽管作为一个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华西》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报业市场的激华西都市报登报电话烈竞争要求你在各个方面都必须成功,一条腿走路终究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功
·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成都商报》已经开辟了《四川连线》,专载二级城市的新闻,并设立了公益广告,以展示其形象,抵消《华西》在当地的优势《成都晚报》也已经将新闻采访伸向了二级城市《华西》优势中的隐忧与日俱增
广告的多少意味着一个媒体能否存活、能否发展2000年以后,《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的广告收入有了一些差距
都市报10余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同质化竞争、恶性同质化竞争、良性竞争三个阶段经过成都市场的恶性竞争,《华西都市报》看到了恶性竞争的后果,要用理性面对竞争,铸就品牌,打造百年新闻老店
通仍需变
借用《华西都市报》的品牌效应与原有食品干杂华西都市报广告部店、小超市、便利店的“亲民性”在成都市二环路附近的小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零售联盟店”,店招均由《华西》统一制作,在食品干杂店里摆放《华西》的报架,出售由《华西》派送的报纸,报社不干涉原来干杂店经营商品的种类及数量;但是报纸由报社派送,报架按照报社的要求摆放,店里销售的所有文化产品必须经报社许可,所需要的费用由报社承担截至目前《华西》的联盟店已经建起了600多家
据《华西都市报》零售部经理谢林介绍,“零售联盟店”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零售量和以前相比增长了1万份,目前正在进一步考察已经建立起来的这些店,到今年底将达到1000家
要形成良性竞争,只有转变观念,《华西》将目光转向了竞争的第三方—读者将读者锁定为高学历、成都华西都市报高收入的公务员、白领、教师等人群,以获得读者的认同为目标,创造性模仿对手“能让读者满意之处,改善读者不满意之处”,通过打造品牌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飞教授认为,我国媒体行业逐步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市场蛋糕毕竟有限,许多报社纷纷出招,降低报纸价格、加厚报纸、赠送高档礼品,导致报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总体收入减少另外,为抢滩广告市场,争取更多读者,扩大发行量,普遍采取高折扣政策,吸引更多广告投放同质化竞争升级为恶性同质化竞争,巨额的财力物力被浪费,许多都市报因经营亏损在这场恶性同质竞争中黯然退场
2005年,《华西》更是将此评选活动推向了更高层次,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刘世锦,华西都市报爆料热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百度中国总裁李彦宏出任评委,上海东方卫视叶蓉担任主持,将其打造为“财经奥斯卡”盛会新浪网、四川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等中央驻川媒体对典礼进行了采访不仅加强了《华西》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了《华西》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提高了《华西都市报》的有效阅读率
2005年12月,赴南极,至此刘建完成了7+2挑战计划
1998年刘建开始了他在《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生涯从进《华西》,刘建就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因为酷爱登山运动,同时所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具有新闻意义和新闻价值,读者也希望能看到这样的报道,刘建向领导提出了参加这些活动的请求华西都市报投诉电话并获得批准就这样,自2001年开始刘建成了一名登山记者6年过去了,刘建完成了7+2(七大洲+两极)计划,成为中国首位完成7+2挑战计划和实地报道的记者
在四川,自2001年始,《华西都市报》推出了“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刘永好、倪润峰、刘汉元、赵勇等一批四川企业家成为了人们熟知的明星企业家
经过《华西》20多天连续报道,对有关方面形成了舆论压力,并且向公安部发函,请求广西警方配合四川警方共同破案在这期间,《华西都市报》也接到了5000多个热线电话虽然有一千多家庭被解救,但还是没有挖出这个庞大的非法传销集团最终的头目“一千相对于八万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我们尽力了,能救多少是多少吧”杨主任在欣慰之余显得有些无奈
|xgv00|06f31aaa华西都市报热线电话e4b8d8feeb1197
据华西出示的资料显示:2002年,广告量为3.5亿;2003年为4.3亿;2004年为6.1亿;2005年6.4亿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0.8亿,2004年经营思路改变后,较2003年增长了1.8亿,同比增长2倍多
《华西都市报》是一份区域组合型报纸,覆盖整个四川,巴蜀新闻一直被视为《华西》的骄傲,与同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这得益于《华西》是一个省级媒体,能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舆论监督,1996年就在二级城市成立了记者站,现在已有13个,而同城的《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由于政策、体制的限制一直无法将触角伸到省内其他城市
一位成都市的报摊主在记者调查时说:“《华西都市报》的销量与《成都商报》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在整个四川省《华西》的发行量是最大的”
竞争与变革
2000年,《华华西都市报记者热线西》的竞争对手《成都商报》斥巨资在成都市二环路以内的主要街道建立了名为“成都通信息亭”的零售报刊信息亭,掌控着省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的零售代理业务,并独家垄断“成都通信息亭”的建立,使《华西都市报》要想获得准入,首先得看人脸色,其次还要与对手讨价还价同时,在摆放本地最畅销的几张大众化报纸中,《成都商报》一定是摆放在最上层的,而《华西都市报》则被压在其中,“小荷只露尖尖角”
2003年12月,登顶南极最高峰文森峰(4897m);
残酷的市场告诉《华西》人,面对愈加激烈的报业竞争,没有好的经营就没有未来就目前中国报业的环境,报纸的发行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其是否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广告客户只有好的内容,没有广告,报纸难以生存
《华西》与华西都市报腾讯微博央视的合作由来已久1998年,经济频道首开《清风车影》栏目,《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作为第一批合作的报纸,和央视互动报道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又与《幸运52》、《非常6+1》合作,每年互动广告达上万元;今年两会期间,又成为经济频道《两会接力站》四川地区唯一合作媒体,每天还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小丫跑两会》、《伟鸿看两会》,并亮相《马斌读两会》,以促进报纸的阅读率和品牌价值的稳定提升
7+2挑战:
2002年1月,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5963m);
非法传销在中国猖狂多年,许多老百姓被骗、家庭破裂,在媒体看来,接到举报非法传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今年3月,《华西都市报》接到电话,在广西来宾,有8万四川人被骗至此,“就像一个黑社会进来了就无法逃离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杨主任回忆起这件事情依然是记忆犹新
|xgv00|ab54cb0c73762e340d992c33dc
在竞争中打造品牌
在都市报同质化竞争加剧时,《华西》转变思路,将目标瞄准了高端读者,采编、广告、发行三架马车相互配合向新目标进军因为在过去的2年时间,《华西》的这三家马车相互配合,在今年6月6日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排行榜中,继2004年入围百强后,2005年的排名又一举跃升20位,排名78
市场无情
密集、轰炸式零售店一定会带来好多效果,但是《华西》应该注意到,因为每个“零售联盟店”的造价在1000元左右,在未形成密集、轰炸分布之前,当年对手创造性模仿华西的一幕在今天同样可以上演
经过商榷,《华西都市报》立刻派出了两名记者以卧底身份赴来宾打入非法传销组织,其华西都市报招聘记者间手机铃声响起曾引起怀疑,面临生命危险发稿也要逃到另外的县城去
2004年6月,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5642m)
2004年,四川报业集团将原有的《新经济时报》全新改版为《城市购物导报》,但改版后的《城市购物导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看着“8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华西》人立刻意识到这数字的背后是上万个四川家庭的和睦这些人如果不能得救,今后回到家乡留在他们心中的将是亲情的裂痕
·
2005年9月,“华西都市报零售联盟店”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华西都市报》继首创“敲门发行”模式后的又一发行创新
|xgv00|1134d186d99fee19761b13bfb
·
2003年5月,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m);
2006年《华西都市报》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中榜华西都市报夹报广告上有名,综合排名332位,传媒品牌排名第31位,平面媒体第23位11年来,《华西》经历了创造品牌、形成品牌、张扬品牌、巩固品牌的品牌塑造之路
成都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恶性竞争
《华西》在全国平面媒体中首创区域性财经人物的评选活动被其他媒体争相效仿,而在《华西》,这样的品牌活动还有很多影响中国华西车界奥斯卡年度榜、畅销家电卓越榜、服饰品牌价值榜、品牌医药实力榜……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媒体来说,更多的广告收入是他进一步做大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xgv00|7fd88d9f5fba57bd29e6d18ee655dc0c
2005年4月徒步到达北极点
2002年,刘建在麦金利登山,在麦金利有一个很大的世界地图,登上山顶的人可以在地图上自己国家的范围内插上彩色珠子,当刘建华西都市报微博登到山顶,中国的国旗贴在了上面,而在此之前没有一面中国的旗子同时,《华西都市报》的标志也贴在了麦金利山上
·
当大家都在研究怎样将报纸的二次销售实现最大化时,《华西》已经在酝酿着报纸的第三次销售——品牌资本的销售《华西都市报》广告部主任陈兵表示,媒体的发展应该与整个报业市场发展的脚步相符,快一步不行,慢一步也不行,快半步刚好由于整个报业市场环境及人才储备的原因,《华西》目前正在为第三次销售时机的到来作准备
《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份走向市场化的都市报,曾经坐拥成都报业市场的大半江山
品牌扩张
另外,还开通了读者短信投票,投票数历史性达到票,其中6位候选人得票数上万,超过2005年曾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成都唱区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的短信票数
但是,今天人们说起它,总是绕不过与《成都商报》相较之宿命
记者采访的几天内,翻看了同一天的《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比较发现,《成都商报》的版面较多,信息量丰富另外,据了解,《成都商报》的国内新闻版面一直领先于《华西都市报》
报业市场经过这些年来的竞争,重心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市场的终端—顾客身上,“以客户为中心”,培植与客户不可替代性的关系成为现代报业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促进发行量的增加,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华西》在整订方面提出了“看报的不给钱”的新型发行方式,在目标客户群与报社之间寻找一个平台,即第三方,由第三方出钱,使目标消费群既能不出钱,又能真正成为《华西都市报》读者群如华西都市报新闻今年5月,与成都建国汽贸签订合作协议,由成都建国汽贸出钱给每个购车客户赠送一份全年的《华西都市报》,这样的合作为华西增加了一千多名新的高端读者
在都市报十余年一轮又一轮的洗礼中,有的在残酷的竞争中倒下了,有的在竞争中后来居上《华西都市报》(以后简称《华西》)作为中国第一份市场化的报纸,至今仍被很多都市报纸奉作范本,可以说,十几年来,《华西》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xgv00|29718bac22de7614e7fe33f7e
必须要变!
品牌之路
2005年,以改版为国际流行“瘦身”报型为契机,《华西》把“新锐、责任、主流”作为办报理念,追求创新、时尚,做有责任感、公信力、能够影响和反映主流人群思想、工作及生存方式变革的媒体,将读者群定位于高端《华西都市华西都市报2015招聘报》的社会新闻就像央视的《焦点访谈》
据了解,此次合作的内容是:《华西都市报》的编辑中心信息组在每晚10点多,将《华西》当天的本地新闻,好的话题传给央视2套《马斌读报》栏目组,在每天的节目中,精彩稿件面向全国播报主持人点击鼠标,《华西都市报》的电子版即刻显示在电视画面上,同时以《华西都市报》为背景的电视画面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向全国观众展示《华西》
彰显《华西》品牌
而作为一个知情媒体,也可能今后将难以安心
2005年6月,《城市购物导报》由四川报业集团与四川长城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春天百货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元组建的四川都市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经营到2005年底,半年的平均月广告经营收入达到135万,发行量达到了15万份,成都市华西都市报创成都周报发行最高纪录
理念与挑战
现在所有登山圈的人都知道了《华西都市报》,因为《华西都市报》有个刘建
作为一个区域组合型媒体,《华西》不仅注重在四川打造其影响力,同样懂得借助央视这个国家级电视台的平台,扩大其知名度2006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邀请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在北京香山举办了“cctv经济频道媒体合作峰会”《华西都市报》以首席区域合作媒体身份作了题为“跨越距离实现梦想—《华西都市报》与央视经济频道合作共赢”的发言而这也是近几年来《华西》面对同质媒体的竞争和新媒体的进攻,提高品牌的一个战略举措
2004年前,《华西都市报》与同城竞争对手的主要差距在房地产广告方面,《华西》的广告经营部针对房地产开发商推出了各种活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有针对中低端客户的普通商品房,有针对高端客户的花园房和别墅,有针对商务客户的写字楼和商铺,为广告主提供策划、咨询、调查、筹备、运行、监督、评估等服务,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拉动广告的投放量
《华西》必须求变
北京中科白癜风谈注意事项白癜风的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