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19.html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19.html
说真话、敢监督、心系民生
——都市报媒体做社会新闻的独门绝技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文金月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在都市报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一时难以自拔的情况。
都市报创办之初,大多数属于机关报的子报,是机关报改革中的产物,探索报纸新体制和新机制以及报纸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获取利润,如何凸出报纸商品属性的一块试验田。
发展到今天,都市报上面的主报已经演变为报业集团,而许多都市报也成长为报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支柱,已经完全融入集团的经营大盘当中。各个板块的新闻都出现在都市报版面上,文化板块、经济板块、时政板块等等。
但社会新闻还是占据都市报的重要地位,是它的主心骨。
百度对于社会新闻解释: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都市报比党报更接地气,更能和市民生活贴在一起,说民话,解民忧。
1、敢说真话,说老百姓的话,不说官话、套话、废话、空话。要有舆论监督意识。媒体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为市民百姓说话!新闻的舆论监督能产生强大的威慑力,社会新闻的舆论监督使违法乱纪者不得不收敛,使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
2、都市报心系民生,和党报站位重官不同,差异在重心系民生上。焦市民生活中的民生难题,例如“就医难”、“出行难”等。这些重磅报道以沟通政府人民,关切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心声为使命,不仅报道民生痛点,推动问题解决,也反映了各级政府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努力,做到了下情上达。
都市报社会新闻采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法律思维,在实际新闻信息采集、编辑以及后期的报道中始终坚持法律底线,尊重法律,维护国家法律。
2、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在掌握新闻线索以后,要保证自身的辩证性,通过对新闻线索的真伪进行分析,以此来做好信息的筛选。
3、社会新闻记者要从挖掘信息源背后内容上入手,确保新闻报道的详实性,同时还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向大众展现出事件的全貌,在保证观点独到的同时来启发受众。
都市报媒体做社会新闻的独门绝技
闪亮登场
整体怎么弄
怎么获取新闻线索
怎么写社会新闻
回归都市报本身
整体怎么弄
市场定位要准
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提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定位,“办一张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的口号。很快,都市报在各地纷纷创办并形成强大冲击力,改变着报业市场的结构和格局。华西都市报在当时一炮而红,因为定位准确,才能为之后的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都市报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做好服务读者、服务市民的新闻,本着新闻内容为王的初心,针对读者的新闻需要做好新闻。保证新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做新闻就得保证时效性,否则优秀的新闻就会被别人抢先,在新闻竞争中被淘汰喽!社会新闻在“快”的同时,还要做到准确无误,否则顾此失彼,新闻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新闻反转事件不在少数:前有重庆公交车案,昆明李心草溺亡事件,快递小哥雨中爆哭等,这几天又有闹的沸沸扬扬的杭州女子失踪案,这样的案例后,受众对相关报道的媒体提出质疑,很大程度影响会媒体公信力。思想性赋予新闻之中
作为新闻工作者,对于社会新闻和公共事件的报道,要有把握社会问题的能力。透过个体事件延伸到背后相关的社会问题。现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这么快,一个社会事件在许多资讯平台上只是简单的一条消息,如果不能从深度上去做社会新闻,还怎么有竞争力呢?
要善于发现这些新闻价值,挖掘新闻潜力,不能仅仅满足于现象式的描述某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要透过社会问题表层,去探究其实质性的内在,通过解释分析帮助受众了解并理解社会问题的意义和影响。如果你也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重复同样的新闻,写着同样的文字,那为何受众要选择你呢?
连续且生动的报道
有资深从业人员表示受众阅读新闻,不仅想了解发生的事件,更希望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其结果的意义等。社会新闻往往需要一次或几次报道才能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发展、结局说清楚,有些事件发生后往往需要等待观察、研究探讨或者任其发展乃至得出自然结果,才能向受众做出最后的报道。所以,一般重大社会新闻多要采用连续报道的方法,一些新闻策划专题涉及连续报道,追踪报道。
就像是人类起源般,总得有个过程,事情相关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
华西都市报创办人席文举也说过“报纸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追踪报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的可读性,满足读者读故事的新闻需求”。华西都市报也曾做过“94上海轻工产品博览会大肆倾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跨地域联手追踪,“四川明星回家行动”,“府南河工程百万市民大参与”等连续报道案例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怎么获取新闻线索首先内部要有活力,有获取挖掘新闻的积极性
完善量化考核。对所有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对部门主任也要进行考核。努力克服疲态,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激情,开创了人人鼓足干劲的局面。
加强业务培训,打造过硬队伍。有能力可以请业内专家和资深记者为全体员工上课,提高员工素质,提升自身都市报的办报质量和报道水平。用时方知读书少,加强平时积累是关键。记者善于对新闻线索的发现
除了大致情况,细节也要了解清楚。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掉,但记者不能忘,“细节决定成败”,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对一些线索要多留心,多了解,很可能就是好新闻的重要线索。
白岩松曾接受一次访谈时谈到:他一般不喜欢呆在家里,有空闲时间就会去外面逛街,热爱户外运动,作为一个记者,身边时时刻刻都可能会有新闻,都可能有触碰到新闻线索的点。所以,留心新闻。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的过程,所谓的谁家媒体有猛料,说白了,其实就是新闻选题的问题,猛料怎么挖?采访越多的新闻,往往更容易的产生新闻想法,记者将会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新闻,从哪个人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了解哪些资源是可信的,哪些资源是需要更多的质疑。新闻思路来自任何地方。一名美国顶尖编辑鼓励他的记者随时携带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采访使用,另一本用于记录下故事思路。
另外,光靠记者去发现新闻线索是远远不够的,都市报媒体要设立新闻热线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征集新闻线索。
采访技巧
新闻中人是焦点,是核心。
充分的采访前准备,不同凡响的开场进行采访,采访中要因人而异,仔细记录,采访后需用心琢磨,寻找新闻价值。
著名记者法拉奇善于人物采访,在做新闻需要进行人物采访一些时候可借鉴她的采访技巧。采访前她必定要进行充分准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仔细研究被采访之人,准备提出的问题。这样她就能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文化背景、知识修养、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等等,因人设辞,有的放矢,在每次采访都能打开被采访者的口,获得她所想要的材料。
一些情况可使用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揭露社会阴暗面方面尤为明显,“3·15”晚会曝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每年的这个日子,中央电视台都会举办一场大型综合晚会,对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曝光”,这种“曝光”的案例常常就来自于隐性采访。在进行社会隐性采访时必须得深入事件现场,通过与新闻事件所涉及的人物进行密切交谈,对新闻事件进行具体的了解调研,而在此过程中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免丧失新闻的真实性。
在隐性采访中,卧底是常见的
在这个过程中,跟当地人打交道,要抱着一些真情实感,用真情交朋友,交到了朋友,他们才会跟你掏心窝说实话。
双重人格的上演,有时“都快忘记自己是谁了”
经典卧底电影《无间道》有段经典对白在天台上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刘建明:“谁知道。”
这个过程中,危险是存在的,一定要灵活应变。
在隐性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心理生理安全问题,保护好自己。
在采编结束后,发布时要注意法律问题,以免后续涉及司法纠纷。
怎么写社会新闻要有故事性,富于变化社会新闻需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吸引眼球,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会使受众对报道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社会新闻要写得有起伏,有波澜,富有变化,这样才能吸引受众。
那些有名的自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fz/1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