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张衡地动仪rdquo被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52008.html

文/末/福/利

毕业多年之后

你还记得多少课本中的知识?

比如说这个人

你是否还有印象?

是不是已经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没关系,说到他的名字,你肯定会很熟悉,

他就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78年-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而说起张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候风地动仪了。

教材中的候风地动仪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年中国发行的“张衡地动仪”邮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1历史:教材上的地动仪是怎么来的?

不过,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年左右就消失殆尽。那么,那个印刷在中国现代教材之中,让我们对其充满想象的“地动仪”,又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历史教材上展示的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早在年,王振铎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并采用“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也就是从地动仪的上部垂下来一根摆,用以判明地震方向,并控制相应机关。

年,新中国成立,王振铎被任命为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在那个时代,他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复原一批代表古代文明的器物作陈列、宣传之用,其中就包括候风地动仪。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原理。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历经一年时间,王振铎放弃了自己年想遵从的“悬垂摆”原理,而是采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于年设计并复原出1: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

消息一出,就受到了空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fz/10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