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适合慢生活。阅读,便是其一。
温都 小暑过后,三伏临近,又到了一年里最闷热的时节。“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光是读杜甫的这几句,就已嗅到漫长苦夏的暑气。没错,夏天是最考验生活热情的一个季节:热浪翻滚,天地如蒸笼,人就好似沸水中的一粒芥子。
当然,人类总是擅长苦中作乐,苦夏之中,亦可觅得几分清凉。冰棍、冰激凌、刨冰、绿豆汤……在消夏解暑的道路上,人类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记忆里的那一碗木莲冻。
现在,我若和北方的朋友提起木莲冻,对方多半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指何物。木莲冻,听起来很美,但其卖相非常素净,光看其外形,一般人很少会联想到“木莲”这么精致婉约的植物。与如今的甜筒和雪糕相比,木莲冻确实要低调内敛许多——没有什么花哨的包装或噱头,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碗白凉粉,洒上薄荷水和糖粉,就是让人透心凉的夏日良伴。
说来惭愧,尽管小时候的暑假里绝对少不了木莲冻的身影,但我却一直不求甚解地从未想过这碗像果冻似的夏日甜点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前几天我心血来潮,想去查查木莲冻的“前世今生”,才知道此处的木莲,亦名“薜荔”。薜荔,是古诗词中的常客。仍为幼童的我们,在贪享木莲冻的清凉时,从未意识到这就是语文课本里拗口的“薜荔”的果实制成的。
木莲冻的做法也很质朴:将木莲籽放入纱布袋,扎紧袋口,浸入一盆早已晾凉的白开水中,少顷,细细揉搓,可见透明的胶状物缓缓渗出。如此这般继续轻轻挤压,待纱布袋内的果胶都被滤到水中,即可让装有木莲籽的纱布袋“功成身退”,往盆里加入凝固剂,缓缓搅拌,促其凝结,然后耐心等待半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到一盆“波澜不惊”的木莲冻。
以前,在街上卖木莲冻的多为阿婆阿公,他们携带的设备也颇为简单:一个装满木莲冻的大圆盆,糖粉罐,装着薄荷水的塑料瓶。印象中,塑料瓶的瓶盖被戳出好些细细密密的小孔,这样卖木莲冻的阿婆阿公才可以均匀地将薄荷水洒在木莲冻上。木莲冻本身是没什么味道的,所以就需要薄荷水和糖粉的“加持”。据说,洒上薄荷水之后,原本呈凝胶状的木莲冻会渐渐化开,所以,一般我们都会尽快喝掉。那时候,还没有“好吃到可以上天了”这样的网络词汇,现在想来,一碗木莲冻下肚之后,被酷暑蒸腾耗干的能量槽恢复满格状态,瞬间回血,大概就是所谓“上天”的滋味吧。
小时候,我总觉得木莲冻是牙膏味的。这可不是在说笑,木莲冻里淡淡的薄荷香和似有若无的甜味,构成了微妙的牙膏口感。嗯,还是薄荷味的那一款牙膏。后来,我才知道,制作木莲冻时,还真有人在最后一步加入中华牙膏作为凝固剂。至此,总算了结一桩“童年悬案”。
印象中,童年的夏天,百无聊赖,恨不得尽快过去才好。暑假的每一天都在悠长的蝉鸣里被拉得更漫长。当时的我,觉得夏日午后好似没有尽头一般。而夏日里的木莲冻就是为数不多的清凉之光。
如今,我很少在街上看到卖木莲冻的了。夏天嘛,冰激凌、冰可乐和冰西瓜,都是消暑好伙伴。而质朴如斯的木莲冻,不知何时,好像被悄悄地忘掉了。
虽然我已经告别暑假很多年,然而,有时候还是会突然想起来,在过往那些看似千篇一律的暑假里,在每个无所事事的夏日午后,到街边买的那一份木莲冻。大概,多亏了那一碗清凉剔透的木莲冻,才能“偷”得盛夏半日凉,可以和唐人李昂一样,气定神闲地道一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
来源:温州都市报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阿灰
编辑:陈庆井
校对:夏梦
审核:黄小玲
温州都市报什么药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bbfz/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