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新闻标题可否使用方言词语?
报刊中的新闻属于书面文体,一般要使用书面语言。而方言词语属于口头语言,不适合出现在正式文体中。但经过语料调查发现,某些方言词语出现在了报刊新闻中。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呢?
到底是否可取,且看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1应用现状及原因
总的来说,方言词语主要用于贴近生活的新闻,或偶尔用于正式新闻中。从小编搜集的语料来看,方言词语主要用于新闻标题,且使用量是极小的,这符合语言运用的规则。“用量少”是由新闻文体的正式性与方言词语的口语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主要用于新闻标题”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方言词语通俗、幽默,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1)火车站平均每天走失两个伢
(2)新馆内有哪些“尖板眼”
上述标题皆来自《楚天金报》。“伢”和“尖板眼”都是武汉方言。“伢”与普通话中的“小孩”相对应,但内涵更丰富,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尖板眼”这个方言词语在科技文标题中使用较多,用来表示出现的“新奇事物”,用在地方新闻刊物上,不仅能够起到“吸睛”的作用,还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表达效果。
2使用效果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可谓是“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这足以显示其重要性。那么,方言词语何以受到青睐?它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a、增强可读性
(3)今年旅游节实嬉爽兮
(4)工作时间摆龙门阵遭起
标题(3)出自《温州都市报》,“嬉爽兮”是温州方言,用在此处会使得本地百姓感到倍感亲切,有继续读下去的意愿。标题(4)出自《华西都市报》,“遭起”是四川方言,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遭遇了不幸或不利的事,二表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受到处罚。在这里,方言词语“遭起”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使百姓感到大快人心。
b、生动形象
(5)转基因食品悄然登货架消费者心里犯嘀咕
(6)伊拉克二号专家抖出猛料老萨差点捣鼓出原子弹
标题(5)出自《中华工商时报》。“嘀咕”是方言词,相当于“猜疑、疑惑”,但若换上上述词语,恐怕难以生动地表现出百姓内心的情绪。标题(6)出自《沂蒙晚报》。“捣鼓”是地道的北方方言,意思是“研究”,但与研究不同的是,它使得新闻标题更加鲜活,更加平易近人,就像平时和朋友聊天儿一样。
c、可增加人情味
(7)家庭装修咋省钱
(8)首创《电影传奇》获得满足感离开《实话实话》心情变开朗(引)
崔永元;俺不抑郁了(主)
“咋”和“俺”是北方方言,与意义相同的“怎么”、“我”相比,更加亲切,亲和力更强,
3应注意的事项
方言词语作为当地的“土特产”,恰当地用于新闻标题中,往往能够增色不少。但在使用时,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a、方言词语不能过多的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太多的方言词语会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b、方言词语的书写形式应采用标准形式,不可随意。如:武汉方言词语“伢”不可用"丫"替换。
c、方言词语的选用要遵循全民性、高频性、可理解性等原则。
以上只是小编的一点看法,你认为“新闻标题可否使用方言词语”呢?快快给方小言留言吧,期待泥萌的积极参与哟~
最后,祝愿所有帮助我们一路前行的教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编者按:
编辑:大头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