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华西都市报专访二战援华美军及后人

年8月,查常平先生向华西都市报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抗日战争时期,两位援华美国老兵拍摄的多张历史照片。

查常平

年生于重庆市,批评家,现任《人文艺术》论丛主编。

查常平说,年他曾到美国访学,在一所教堂里他认识了援华美军弗雷德里克·F夏勒之子弗雷德里克·W夏勒,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

“他把父亲和另外一名美国士兵(约瑟夫·德)在战争时期拍摄的照片拷给了我,希望我能拿回国内做个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当时的历史。”

9月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了弗雷德里克·W夏勒与约瑟夫·德,获得对方的授权,独家刊发这些珍贵的影像。

这些彩色照片不仅记录了当年中国抗战的历史场景,还反映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弗雷德里克·F夏勒(左)与约瑟夫·德(右)(弗雷德里克·W夏勒提供)

美国老兵

弗雷德里克·F夏勒

弗雷德里克·F夏勒(FrederickFSchaller,Jr),生于年。

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届的毕业生,获得电气工程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并加入预备军官训练营。年,他应征入伍。在印度驻军一年后,年2月弗雷德里克·F夏勒被派到中国,负责滇缅公路昆明至贵阳段的军用物资运输。

年春天,他以上校军衔光荣退伍回到美国。年11月7日,弗雷德里克·F夏勒去世,享年96岁。

弗雷德里克·F夏勒在昆明一座寺庙里(弗雷德里克·W夏勒提供)

战火(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安南21道拐(即晴隆24道拐)(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年,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空降训练(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老昆明状元楼(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滇缅公路修复,小孩也参与其中(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年10月,弗雷德里克·F夏勒赴上海承担美军的后勤工作。他居住在外滩福州路的一所公寓里,这所公寓至今仍保留着。

年,援华美军从上海撤离回国(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援华美军驻扎的帐篷(弗雷德里克·F夏勒摄)

这些彩色照片都是弗雷德里克·F夏勒在二战期间,用柯达35型相机与彩色反转胶片拍摄的。

学会了3个中文词汇

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勤劳

9月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弗雷德里克·F夏勒之子弗雷德里克·W夏勒。弗雷德里克说,父亲在中国呆了一年多,共学会了3个中文词汇:“不要”、“开水”、“美国兵顶好”。

“‘不要’是用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开水’是当时他看到一个中国士兵被卡车撞倒,嘴里反复念叨的一个词,父亲就记住了;后来父亲随军来到上海,一个上海女子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美国兵顶好’,他就记住了。”

弗雷德里克说,父亲对于中国人的最大印象是勤劳,“家里的小孩子偷懒的时候,父亲就会跟我们讲起当年中国人民的勤劳,以此教育我们。”

弗雷德里克说,父亲拍摄的这些历史照片十分珍贵,华西都市报刊发前征其同意是对作者的尊重。他希望见报后,能够保留一份报纸作为纪念。

美国老兵

约瑟夫·德

约瑟夫·德(Joe·Day)当时是美军驻芷江机场通讯兵。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在麻省理工学院学院度过了一年,由于战争爆发他应招入伍中断了学业(战争结束后,他又恢复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业)。

后来他在位于上海的美军工程办公室工作,上级就是弗雷德里克·F夏勒。弗雷德里克·F夏勒在约瑟夫·德的照片中也有出现。

工作中的约瑟夫·德(约瑟夫·德提供)

约瑟夫·德本来有两台莱卡相机,但是在他到达印度加尔各答的那晚,相机被偷了。不过他的彩色胶卷没有被偷,所以他用借来的柯达35相机相机和自己带来的胶卷拍摄了这些照片。现年90岁的约瑟夫·德和他的妻子现在住在马萨诸塞州。

拍照记录日军芷江洽降

9月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现年90岁的约瑟夫·德。老人年事已高,说话比较缓慢,但是逻辑清晰。

后来他被派到湖南芷江驻扎,“我很喜欢和那里的年轻人聊天,我还教他们英语。但是我基本不会汉语。”

年8月21日,日本洽降代表飞抵芷江机场。(约瑟夫·德摄)

年8月21日,芷江机场,日本洽降代表乘坐插有白旗的吉普车绕场一周示众。(约瑟夫·德摄)

洽降会场(约瑟夫·德摄)

洽降会场内留影。(约瑟夫·德提供)

约瑟夫·德在P-51战斗机机翼上留影。(约瑟夫·德提供)

年,日军撤离上海。(约瑟夫·德摄)

年8月21日,日军派出代表在湖南芷江向中国人民洽降。约瑟夫记录了多张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珍贵照片。

“洽降仪式前,中国军民都很兴奋地修建建筑物,布置会场。而洽降仪式中,我能看出来日本士兵很不高兴,但是又克制着,表现得很礼貌。”

约瑟夫说,后来他去了北京。他还记得当年和另外一个美国兵一起打出租车,前去卢沟桥、紫禁城、北海等地方拍照留念。后来他被派到了上海,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上级就是弗雷德里克·F夏勒。随军回到美国后,他就再也没有到过中国。

回首那段经历,约瑟夫很感慨地说道,“那是一段让我难忘的经历,那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一个时期。”

1

滇缅公路

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

滇缅公路于年开始修建,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芷江洽降

“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交出了侵华日军兵力部署图,接受了载有命令侵华日军洽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并签字,史称“芷江洽降”。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元玲摄影吕甲

编辑/Happy

长按







































白癜风什么药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bbfz/1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