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健康乾潭镇1天有6人一氧化碳中毒,

今天冬至,“数九”寒冬开始啦!

寒冷的天气,建德有很多山区农村都有烘火取暖的习惯。可烘火不当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12月20日一天,乾潭镇就有6人因烘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好在及时就医,都脱离了危险。

乾潭镇1天6人烘火致一氧化碳中毒送医

天气寒冷,烘火要开窗通风

12月20日中午11点半左右,乾潭镇中心卫生院来了3位病人,朱女士和她的女儿以及女婿张某,3人都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经过医生确诊是一氧化碳中毒,经过吸氧、降颅压,3人的中毒症状才缓解。

无独有偶,当天下午5点左右,大畈村80多岁的施奶奶也由于在家烘火不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经过相应的治疗,到晚上10点多症状缓解后才回家。当日傍晚,该镇还有两位小朋友,一个6岁,一个8岁,她们也由于烤火不当出现了头晕,家人急医院就诊,经过治疗后才好转。

冬天烘火取暖要格外小心,烘火时要打开门、窗户通风,切不可将火盆端入睡觉的房间,而后紧闭门窗,否则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亲们,你们知道吗?

一些常见的取暖设备和生活习惯都有潜在的危险。

在寒冷的冬季,

注意下面这些细节↓

一起远离危险!

以下这些事冬天千万别做1开电热毯睡觉

一位江苏南京的94岁老人因整夜开着电热毯睡觉,引发大火,现场浓烟滚滚,当救护车赶到时,老人已经被活活烧死。年11月据贵阳晚报报道,一两岁男孩因开着电热毯睡觉时尿床,引起电热毯漏电,导致被电身亡!

绝对不主张彻夜使用电热毯!即便是合格的产品,也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和漏电。电热毯可以用,但要慎用,被窝暖和了拔掉电源再睡觉,切忌彻夜使用。

2给孩子穿太多

今年12月,武汉一名出生刚满月的男婴被父母穿太多,长时间捂热导致器官衰竭,最终死亡。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蔡小芳介绍,医院今年收治的第13例“被捂坏”的患儿,其中2名已经夭折。

宝宝一般穿得与大人一样多,不能穿太多。

3电暖宝变手雷

今年11月河南马女士将一个充好电的暖手宝给儿子暖手。孩子接过电暖宝后10分钟,电暖宝“砰”的一声发生爆炸,孩子大面积烫伤,左脸“变形”。

电暖宝主要有电极加热式和电热丝加热式两种。最好购买热丝式电暖宝,相对更安全。另外,一定要到正规商家购买电暖宝,尤其要看是否有“3C”认证标志,千万不要购买地摊货。

4骑车系长围巾

江苏一8岁女孩乘坐妈妈的电动车时,围着的长围巾被绞进后轮,脖颈被死死勒在牙盘上。周围好心人立刻用水果刀割断围巾,此时女孩已没了呼吸。无独有偶,河北10岁女孩妞妞乘坐妈妈的电动车上学途中,围巾不慎绞入车轮,导致女孩的颈椎脱位,将面临高位截瘫的命运。

大家骑车或乘坐电梯时,一定要把围巾系好,下垂部分不要留得太长,否则围巾一旦被绞进车轮或电梯里,另一端就会勒住脖子,可能根本连发声求救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活活勒死。

5手机充电一整晚

上月28日凌晨,正处睡梦中的孙女士被“嘭”的一声惊醒,刚开始以为家里电源短路,想开灯查看,但电灯也不亮了,家里的其他电器也都断电了。她当时就想到用手机来照明,可当手触摸到手机时,发现整个手机滚烫,且屏幕已轻微破碎,这时才意识到出问题的正是手机。幸好,当天手机是放在柜子上充电。要是放在床头,估计脸都要被毁了。

切忌使用山寨劣质的手机电池或手机充电器。充电器不要长期插在插座上。充电过程中不要接打电话。

6关车窗睡觉

吉林两名男子冬天因关窗在车内开空调睡觉,汽车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高;如果是停车状态下开空调,同时车窗又没有打开,这时发动机所排出的一氧化碳就会通过空调设备输送至车内,致使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亡。

车上睡觉应定时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避免意外发生。

7睡太晚,睡眠不足

11月,河南九年级学生云博因心脏骤停晕倒在早读课堂上,赶到时已无呼吸。父亲回忆,孩子头天晚上写作业到12点多,早上6点多起床。疑因“作业过多”“睡眠时间少”“压力大”等造成孩子猝死。

冬季温度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痉挛,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猝死;其次,冬季人们对高热量饮食如肉类酒类的消费增加,同时运动量减少,会进一步给人体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冬季一定要防寒保暖护心。其次,要注意休息,熬夜,通宵游戏等都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8感冒药混着吃

广东一名18岁女孩同吃了两种感冒药后死亡,因为女孩服用的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会致人茶碱中毒。年11月,江苏一男子因感冒后急于痊愈,连吃了3、4种感冒药,结果感冒好些了,但却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

若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感冒药,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因此,建议大家感冒后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吃一种感冒药。

9加油不除静电

江苏一女子因自助加油时手上带有静电,导致突然起火,自己被烧伤。

加油前不先消除静电,油雾与静电火花相遇有可能引发明火。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加油前可按下加油箱上“导静电按钮”,提前将身上的“电”放出去。如果加油箱上没有相关标识,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即可“放电”。

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上面这些生活中的细节。

如果你也有这些坏习惯,

现在改掉还来得及。

快过年了,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一个好年!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荆楚网、秦楚网、华西都市报等网络综合。

点击一下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2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