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期
白塔论道:评论
极地朔风吹绥山——农民工诗人朔风诗集《极地世界》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采撷“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月14日上午,伴随春天的脚步,绥山大地,朗水河畔,一位农民工创作的诗集《极地世界》,把雪域冰川的阵阵朔风和文艺新风,带到了诗人的家乡营山。30多名来自成都、南充的营山籍著名作家、诗人、文化学者和县文学艺术界的朋友、宣传文化部门、县农民工服务机构的相关领导和县委、政府领导欢聚一堂,为一位普通的农民工诗人朔风创作的诗集《极地世界》召开研讨会。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和领导们精彩的研讨评论和发言,为营山文学艺术界注入了一济清新的文艺之风。现将研讨会的经典发言采撷于后:农民工诗人朔风简介:
朔风本名张建平,营山县回龙镇金竹村人。18岁初中毕业,19岁去广东建筑工地务工,20岁后在农村花3年时间写出长篇小说《岛儿村》,未能出版。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放弃文学写作。20世纪90年代迷上自由诗歌。年岁末学习诗歌写作。年5月进西藏打工至今,在《天下云山》网络平台发表“狼人素歌”系列诗。《极地世界》收录了“狼人素歌”系列诗中的90多首,主要描写了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和浓郁风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热爱。
诗人朔风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营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感谢家乡这片土地滋养了我,我的青春和我的文学梦想,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扬帆起航的。我有勇气问鼎诗歌神圣而高雅的殿堂,是营山的文学前辈和这片土地的乳汁滋养了我,我感谢文学界的前辈们教会了我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如何用文学的语言与灵魂对话,如何把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正能量用诗歌的语言进行传递。诗歌,是高雅的艺术。用诗歌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的结果。1
郭宪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曾发表作品约余万字,出版文学著作9部,获全国孙犁散文奖。曾担任南充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追逐诗歌的梦想
一个在手脚架写诗的农民,能够这么一本厚重的诗集,实在令我感到汗颜。朔风的诗大多是写青藏高原的,即使内容不是写青藏高原的诗,也是在西藏打工的日子里写的。青藏高原是一个能洗亮人的灵魂的地方。这里虽然有凛冽的朔风,狂暴的风雪和干涸的沙砾,更多是蓝天白云,圣水冰川,这是能洗濯人的心灵,安放人的灵魂的圣洁之地。对此,诗人由衷地唱道:“蓝天,深蓝色的天/白云,像晶体一样的白云/火辣辣的骄阳/火辣辣的爱情/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喝到口里香香的,心里暖暖的……”(《借回藏地天空》)这是朔风诗中少有的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和具象,对西藏作了诗意的概括,让读者立刻感受到青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阳光、爱情和浓浓的民族风情是那么美,那么诱惑人,是能净空心灵,安静灵魂的天堂。朔风的梦开始在青藏高原的诗中圆了。2
瘦西鸿:
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员会委员,南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充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
生命的第三极“生命的第三极”“体现在朔风的诗集《极地世界》之中。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只有把自己纵身苦难,感受生命的疼痛。生命的三个维度”包括物质、情感、精神,诗歌创作要寻找诗意的原乡,朔风在诗中表达了与命运抗争的坚持和呐喊,不屈从,不媚俗、不附庸风雅,重视身份的确认和朴素地表达。希望诗意可以再升华,结构再紧凑,语言再凝练。3熊德光:
营山籍著名诗人,华西都市报特邀评报员,书法家。著有多部著作,爱好收藏、绘画等。奏响奋进的旋律朔风深知,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只有把自己纵身艰辛的极地才能到达。他对生活有火热的情愫,奋力挑战青藏高原的种种困苦,本身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壮美。他用对祖国,人民,生命,大地的礼赞,奋力歌唱劳动,光明和美,从不畏缩顾盼,始终奏响奋进的旋律。他深知,诗是对残缺精神和生命的补充,为了生活的完美,所以写出了生活和劳动有深切、独到感悟的一曲曲颂歌,为自已和心中的聖洁加薪添火,真是其真心可灼铁!4
向俊颖:营山籍作家、诗人,川大中文系新婉约诗歌协会副秘书长、太阳诗刊代表诗人,《营山文艺》编辑。
具备了西方诗歌的辩思朔风老师的诗歌具备了西方成熟诗歌的辩思要素。
一是对语言准确拿捏和再创,独有底层生活的哲学意味。
二是对情感的细腻处理,诗歌的拓展和延伸源自诗歌的生活用语,而生活用语恰恰源自打工经历,细腻的,独特的,深沉的。
三是诗歌强烈的抒情色彩。对于现代汉诗的美学标准的一种重新定义和区分,在张建平老师的诗歌里,我们能找到这种抒情带来的美感,语言干净,纯粹,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我想,朔风老师具备了向着诗歌更高抒情方向和更深走的可能。读张建平老师《极地世界》,感觉在读一部农民工诗人的哲学史,他的诗歌是质朴的,没有刻意的修饰和雕琢,只有反复打磨的意象和意境,祝愿他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5
张永康:
营山籍作家、诗人。《西南文学》副主编,《剧本春秋》杂志主编。
世界屋脊上的歌者人是有命运的,书也是有命运的。诗人的经历往往构成诗集的命运。一位漂泊的农民工,利用在手脚架上片刻的休息空余时间写出的诗集,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命运的游历,一阵寒风的游历以及寒风视野里的疼痛与光芒。诗人洁净明亮的心,描绘出了一个广阔奇异、令人向往的圣洁的世界,当人们真正走入诗歌深处,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异域风光衬映下的物像世界,更是一个独特视觉里的哲学世界。
6
何文明:
营山籍作家、诗人,营山中学退休英语教师。曾在营山县教育工会工作,成都青白江区诗词学会骨干成员。
诗歌要接地气让人懂青白江区出了个农民诗人李龙炳,是全国10大农民诗人之首。农民工写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的诗我有的看不太懂,片面追求意识流,脱离实际,这样的作品让人读不懂。朔风的诗歌接地气,读得懂,而且很有诗意和哲理,是值得一读的好诗。7
萋草:
营山籍著名作家、诗人。本名唐军。营山县广播电视台原编辑、记者,成都龙泉驿学校退休教师。
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一个农民打工汉子,却写出了《极地世界》的诗篇,写出了雪域高原的壮美,写出了下里巴人的情怀。这是血汗浸透过的男人,是苦难磨砺过的男人,写出的诗自然也有其坚韧、不屈、奋发、向上的硬核原素。他的诗没有娇柔造作,没有虚情假意,这正是一个纯粹农民的原貌呈现,是打工诗人的本质特征。
我无力去从技巧上过多的评判朔风诗的优劣,因为我本也不懂诗,更写不出像他那样的诗。但对朔风我是敬重的,敬重他的顽强、率真、梦想、追求,他不仅为了生存而拼搏抗争,更是为了诗歌而发力壮行。他有现实,也有远方,在两者之间他协同作战,相向而行。从结集出版的诗句中,我们仿佛已听见了他的悲吟呐喊与豪迈铿锵。
“狼人素歌”,或是作家、诗人、编剧张永康老师对朔风最好的定义和评价。
8
毛超群:
营山作家、诗人、文史专家、植物学家。
《营山文艺》杂志副主编,对营山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研究较深。
没有思想,灵魂找不到归宿朔风的诗,充满了励志与浪漫。
“没有诗人,生活是荒凉的。”
虽然未考上大学,虽然远离家乡出外打工,现实生活虽然充满很多无奈,但朔风心里依然有他自己的精神追求。不甘命运的坎坷,不惧西藏的冰天雪地。在脚手架上一边抹灰刷墙,一边在脑中描绘着他诗的理想国。单调乏味的打工忙碌,对老张来说,却也是他寻找灵感,孕育诗歌的创作过程。
“我女人有种没有粉饰的素美,淡雅的菜花清香,还有野百合的味道。”
朔风的诗,就是这样一首一首写出来的。诗歌滋养着他的灵魂,他寄情于诗,让他不再觉得生活有多么的苦。他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天马行空,自由飞翔,我们读到的是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
朔风的诗,充满了深刻与反思。
“没有思想,灵魂找不到归宿。”
他以诗人的忧患情怀,时常面对现实发出反思的疑问与批评,我读他的诗,很多时候都并不能觉得轻松、喜悦,有时总觉得有种让人沉思的东西在左右着你。
9范虎:
作家、诗人、民盟南充市委机关支部主委、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在营山工作期间,担任营山县作协副主席,《文脉》副主编。
以诗为真
朔风的诗集有三个特点,一是“瘦”,从形式上看,每一句都不长,并且文字跳跃,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内心的丰富与激情。二是“真”,写的内容脱胎于自己的生活和历史,以及着眼于对身边环境的观察,丝毫不掩饰,文字犹如西藏的天空一样干净。三是“超脱”,作为一个打工诗人,并没有完全将意象停留在流水线、脚手架等事物上,而是超越了实际经验,跃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10
丁雪:
网名:百嫁薇。作家、诗人、90后,营山县金华希望小学教师。业余爱好写作,偏好散文及诗歌。文风飘逸随性自然清新。有《黑马山下的湘姐》《岭中玉美人》等作品刊登于优秀作品选本。《营山文艺》编辑。
用脚丈量生命长度“埋下身子修行,昂起头颅歌唱”。初闻“朔风”名,宛如看到一匹屹立于凌冽寒风中的狼,它用深邃的眼神,望着圣洁美丽的雪域高原。这是一匹从四川营山,带着故土的芬芳,奔走到祖国西部的追梦狼。读其诗,我仿佛窥见了一位待发修行的老者,蹒跚而坚定地光着赤脚,一步一步踏在祖国的土壤上。他没有能驮米供水的骆驼相伴左右,却有清脆的铃声,在燥热的沙漠里阵阵回荡。朔风的诗,穿越过小溪,也拥抱过城市。诗如其人,他白天在脚手架间忙碌,晚上在灵魂间歌唱。我读他的诗,犹如看到无数次命运在一个人的血液中翻滚,那手上的茧子,并没有打垮这位内心丰盈的巨人,反而给了他对抗困难的力量。我想对这位老前辈由衷的敬佩,最大程度上,是源于他让我遇见了一颗身处洪荒却为生活献上鲜花,热爱生活而又不屈服生活的勇敢赤诚之心。
生活并未偏爱谁,只是乐观和不屈的灵魂,总能掐着命运的喉咙,总能烧掉生活的铁拷。朔风,是一个真正用脚,丈量生命长度的人,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故作高冷,只有干净而鲜艳的野花,开满他行走的道路两旁。
11
何永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诗人。南充市文联主席、南充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俯下身子修行,扬起头颅歌唱《极地世界》的产生应该说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在雪域高原、异域他乡,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工作之余,一边是体力劳动,一边是用心用情甚至是用生命写诗,我非常赞成“俯下身子修行,扬起头颅歌唱”来展现诗集和作者的人生态度。用“狼人素歌”来称谓这是很恰当的,《极地世界》是有特点、有价值的诗集,同时,作品中要表现“苦难的辉煌”就需要“加盐、加钢”。,希望朔风以后的作品能够把营山和西藏的某些东西巧妙地融合起来。
12
李瑞洪:
营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用文学修身养性一是感慨和崇拜,崇拜在座的作家、诗人,文学大家。借此激励广大农民工提高文学修养,提升文化水平,用文学修养人生。二是鞭策和鼓励,对农民工和做农民工工作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是鞭策、也是鼓励,今后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三是表示祝福。向农民工诗人朔风表示衷心感谢和祝福,祝福今后创作出更好的优秀作品。
13
黎维:
营山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负责人。
为农民服务是应尽之责我县30多万农民工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农民工诗人朔风是我县农民工群体当中的优秀代表,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将尽力为农民工服好务。特别是为农民工诗人、作家等优秀人才服好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希望诗人朔风遇到有什么困难尽量给我们联系,我们将为你们做好服务工作。
14高鑫,营山籍作家,诗人。
发表诗歌,散文诗若干,现居成都。
打工人进入象牙塔的典范朔风以一个朴素人的心态,以二十多年站在青藏高原的经历和高度,用深沉至稳的笔墨,用内心的包容和触摸,去体味极地世界的华章,去深刻极地世界的内涵,去触摸灵感深刻的打磨,其情至深至远,堪称打工人进入象牙之塔的典范,可歌可颂!
15
晏小平:
营山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干部。作家、诗人,曾发表散文、诗歌多部。《营山文艺》编辑。
聆听高原的声音朔风用心聆听雪域高原的声音,用皲裂的手掌抚摸梦的城墙,作为一个农民工诗人,某些体验感悟自有其独特性和深刻性,脚手架上砌砖抹灰,闲暇之余写诗作赋,他是营山优秀农民工的代表。
16陈德辉:
陈德辉,营山城北小学教师,著有长篇小说《活路》,《营山文艺》执行主编。
朔风诗歌的独特性《极地世界》研讨会圆满成功!朔风老师以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在独特的区域,以独特的视角,用独特的文字,写独特的感悟,锻造着自己的独特人生,给读者以独特的启迪!朔风老师是一位以卑微的躯体唱响着高贵的灵魂的歌者!致敬朔风,致敬诗歌,致敬文学,致敬逐梦的文学人!
17晏良华: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新华文轩北京选题中心签约作家。《营山文艺》总编辑,营山县文联主席。
朔风诗集的特殊意义改革开放后,农民洗脚上田,走进城市,走进工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人。农民工艰辛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丈量着美丽的中国大地,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农民工诗人召开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18
杨素梅:
营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不断推动文学艺术事业发展
由衷地敬佩我县有朔风这样有才华的农民工,由衷地感动脚手架上的诗意人生、家国情怀,由衷的感谢农民工朋友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这次研讨会文联组织得好,开得扎实,也卓有成效。希望通过这次对《极地世界》的研讨,对今后营山的文学创作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借大家的智慧,不断推动营山文学创作事业的不断繁荣。19
何铮:
中共营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两个“实属不容易”今天在这里举办农民工诗人朔风诗集《极地世界》研讨会,有两个实属不易,一是我县农民能够写出这样的好作品实属不易,二是为一位农民举办一个隆重研讨会实属不易。这对营山推进培根铸魂是一次极大鼓舞,这对营山农民工工作是一次极大促进,这对营山繁荣文艺事业是一次极大鞭策。劳动最美,奋斗最光荣,我们要认真落实“四大行动”,为建设“三力”营山而努力奋斗!(晏良华整理/文摄影:鲜润、我and你)
来稿须知
1、征集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小品、曲艺、评论、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类原创作品,作者可自配各类艺术美图。
2、来稿请使用WORD文档编辑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作者简介(字内为宜)及近照一张,为方便稿酬发放,请留下作者常用联系方式,添加附件方式发送至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