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年2月13日,担任新法制报社编委刚满一周,这是第一次和分管的新闻中心全体人员见面时的发言。
(图片说明:年1月8日,和社长长谈后合影于秋水广场。一转眼,14年过去,我们都要说再见了。)
在新法制报新闻中心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一、自我介绍
我叫**,年11月出生在上饶市的万年县。再过9个月,我29岁;再过2个月,我从事新闻工作满6年。和在座的部分同事相比,我是晚辈,今后多向大家学习。
这6年,从职业经历看,做社会新闻、条线新闻1年多,深度报道3年左右,中层管理2年左右。
从业务方向上看,文字是本行,业余也搞过摄影,还写过一些评论和副刊。
从工作区域去看,江西3年,上海3年;去采访过的地方,江西的11个地市都去过,全省90多个县去过50个左右;全国差不多跑了一半的省市,参与报道过一些社会反响比较大的报道,比如包头空难、防弹衣书记、河南艾滋村等。
二、新中国后的报业发展简史
首先我要表明态度是,我对法制类报纸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先梳理一下法制类报纸的渊源。
新中国后法制类报纸的起源,是年8月1日创刊的《中国法制报》,也就是现在的《法制日报》。我们《新法制报》创刊时间是年10月1日。
年中后期是法制类报纸的辉煌时期,一定程度上,法制类报纸和党委机关报的性质是相似的:宣传为主,新闻为辅。目前,全国省级以上的法制类报纸共有30余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制类报纸处境艰难。
我们再梳理一下新中国后的报业变迁。
新中国成立到年代,是“一报独大”的时期,这“一报”,就是党委机关报。
年代,法制类报纸开始出现。年代中上期,晚报开始风行,代表有广州的《羊城晚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我曾和新民晚报的副总编辑,也是文新集团的副社长陈保平有过沟通,他们在那时候,登广告都要走后门。
年代后期,都市报开始兴起,全国第一份都市报是《华西都市报》,今天,都市报的代表当仁不让是《南方都市报》,当年她报道的孙志刚案改变了中国法治进程,是新中国的第一次。
一路走来,新中国的报业市场还出现过商报、青年报、财经类报纸、文娱类报纸、文摘类报纸等多种形态,但市场化的主力军是都市报,不过已经闪现分化、没落的迹象。
三、法制类报纸大有可为!
年,中央对全国报刊进行整顿,将法制类报纸划归到当地的党报或者是报业集团,我们新法制报也是那个时期划归到江西日报社的。我认为,这是法制类报纸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的核心契机——市场才是更好的竞技场。
我对法制类报纸充满信心,还基于以下七个因素:
第一,从年起,由于新媒体的冲击,政策的变化,社会的细分,传播方式从广众走向窄众,等等,都市报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发展的瓶颈,“保”开始强于“跑”,这在客观上会产生空白地带,或者说原本隐性的空白地带会逐渐显现。一张思想浅薄乃至以偏概全的报纸不可能解所有人的渴。
第二,根据央视索福瑞年发布的数据,法制新闻和娱乐新闻一样,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新闻网站的点击率排行榜上,法制新闻的排位一直很高,我们都对大案要案感兴趣。
第三,年中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年9月15日胡总书记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什么是和谐?“和”是禾+口,也就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皆+言,也就是人人可说话。前者代表物质文明,后者代表精神文明乃至政治文明,两者都需要法制建设和法治精神的护航。
第四,5年前,中国加入了WTO,这是一个很多人到目前都没有想清楚的大事,它对中国的法制建设、法治思维和法治进程必将产生巨大而不可逆的影响。作为法制报,我们一定会受益其中。
第五,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对于江西的发展,包括对江西报业以及我们新法制报的发展,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我详细阅读了连续一个月的新法制报,仔细看了每一篇报道、每一个名字。也和我们新法制报的领导、江报的相关领导,以及部分部门主任、记者作了粗浅沟通,我觉得这个团队是富有活力的,是蕴含巨大能量的。
第七,目前,包括我们在内的全国省级法制类报纸,没有一家具有全国性甚至是区域性、行业性的影响力。在一个很高的基础上做出成绩来并不容易,但在一个提升空间很大的平台上做点成绩出来,困难要小一些。
四、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在和报社以及江报相关领导的反复沟通中,我想我们新闻中心在完成社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在确保常态新闻供给的基础上,今后可以朝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加强特稿的建设。尤其是多采写记录法制生活、推动法治进程、连续性有结果的法制类特稿。一枪头买卖的社会新闻类特稿我们也继续做,但要努力挖掘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把新闻做深做透,把影响力做大做优。
第二,培养一批新闻轻骑兵。新闻新闻,首先是新,其次是深,如果别人见报了我们还没东西出来,就成了旧闻;如果写的角度和深度跟别人差不多,我们也会被覆盖掉。我们不是要比别人强,而是如何跟别人不一样。
第三,整合资源做“大法制”。从新闻上说,要进一步拓展新闻事件的上下游内容,不局限在现象层面,而是逼近现象背后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要多从新闻宣传和资源整合的互动中去重新认识新闻的全部价值,充分运用新闻的手段和方式,策划好一大批政法战线的重大宣传活动和重要报道,为报社的发行、经营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全省政法宣传工作添砖加瓦。
第四,为读者提供专业服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一份报纸也有一份报纸的独特使命,他只能干这个,他干这个一定可以比别人干得更好。比如我们现在的“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就是很好的专业法律服务。要让我们公益律师的足迹遍布整个江西,要把操作流程文本化、标准化、可复制。把一件事情做深做透,实际上会产生系统工程的效果出来。
这四件工作,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关键词:内容、团队、资源、服务。
要做好一件事,光有决心不行,还要有思路,有策略,有执行力,各个环节都会起着决定性作用,衷心希望今后能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
今天坐在这里,我既有信心,也有压力,风口浪尖的感觉很强,但我会竭尽全力。
让我们心手相牵,为新法制报的春天,为我们每个人的明天,加油!
谢谢大家。
王者文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