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晓不晓得,四川美食是谁的天下?
兔儿脑壳?火锅兔?鲜锅兔?跳水兔?
在吃货心中,四川必须是兔头的天下!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兔兔那么可爱,吃起当然很美味啦!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走出四川。
外地人眼中,兔子可能是这样的:
而四川人眼里的兔子是这样的:
双流老妈兔头
哑巴兔
手撕烤兔
鲜锅兔
兔汤锅
小兔子奶茶
而且,必须是兔儿脑壳才算吃兔的灵魂所在。
对兔头的接纳与否,迅速把人群分为两类。
不吃兔头的人觉得兔子这个东西有点灵性,跟家禽不一样,自己家里也养过。毕竟感觉有点亲的和陌生没有接触过的还是有区别,吃兔头简直血腥又恐怖!
我真的不忍心吃兔头,可爱的兔兔……
想起了小时候养的兔兔,但是兔子不被吃掉被扔掉更可怜,被我吃了也可怜,总之好可怜。
我这种胆小鬼看到兔头,就已经很害怕了……
兔头卤得红红的,看起来那么恐怖,真是没有要吃的欲望
而在99.99%爱吃兔头的四川人心中,难过的日子里,有兔头的陪伴,快乐源泉又回来了。
经本人细心发现,编辑部就“潜逃”一位从不吃兔头的人士。你说你个四川人,从小耳濡目染的,怎么没有学的有模有样?
作为非官方四川美食推广大使,只要发现,便义不容辞将其驯化为兔头星人,必将打开美食新世界的大门!
自带兔头寻找雷达的我找到一家街边兔头店,还没走近,光闻到味就让人狂咽口水。
-“老板,我要几个兔头”
-“好,啥子味道喃”
-“两个麻辣两个五香嘛”
她在看到兔头的一刻,极其抗拒,连连摆手,估计连脚趾母儿都抠紧了。平时对接甲方也没见这么情绪激动!
兔头就在眼前,哪有不吃的道理。如果有人把世间美味送到你嘴边,都选择不吃,那朝夕相处的同事情就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在本人舌灿莲花的诱导下,终于,她有了一丝动摇。
吃兔头如果逮到乱啃是吃不到啥肉的,可以先戴上手套,把兔头从牙齿中间掰开,右手捏上牙,左手捏下牙,掰开脑壳,就像这样!(友情提示:以下图片可能些许暴力,请自行选择跳过)
这样下巴的两块肉就很好啃了,然后从下巴处啃脸肉,还有亲吻舌头,感受兔舌的柔软。
吃到的第一口,果不其然,这位扬言吃兔头是不可能吃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同事,终于还是跪倒在美味的兔头面前。
“吃起有点像鸡肉的口感,而且很入味。”真香,再来一口!
然后掀开颅骨,从兔头的颈部用力吸吮兔脑花儿,软软糯糯,麻辣的香气在舌尖蔓延,令人上头!
接下来只要有肉的地方,都可以一一吸入口中。吃兔头的乐趣,就在于啃、吸和掰。
“老板儿,再加三个嘛,多点辣椒,再来瓶唯怡!”从此,世间又多了个爱兔头的人~
众所周知,四川是兔子来了就跑不脱的地方。在四川,兔子完全“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兔大国,兔业协会曾披露一个数据,当下全球的兔肉年产量是万吨,其中我国的年产量60万吨。
兔肉的消耗,仅四川就42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70%,换算成只数,差不多是3亿只兔子。
四川每年就要吃掉3亿多只兔子,其中成都人一年就要吃掉2亿只,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4只兔子。尽管如此,四川每年还需从外省调0万-万只肉兔,才够吃啊!
一架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来的、航班号为KL的货运飞机降落成都。机上的乘客有点特别,是只来自法国北部的萌兔子。
——华西都市报。
四川人还真是天生就爱吃兔。现在四川空前的兔肉产量和兔肉消费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隋唐时期,将兔引入蜀地并开始大量饲养的这一措施。
为啥兔子就能在四川大量饲养。
必须和四川省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分不开。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水系发达,牧草生长繁茂,产草量高,青绿饲料资源十分丰富。
成都平原周边多丘陵,尤其在自贡等地区,几不适宜饲养大型牲畜,反而更适合兔的生长。
四川有一百种方式花式吃兔,麻辣兔头,泡椒兔,酸辣兔,椒麻兔,五香麻辣兔,干烧兔,凉拌兔丁等等。似乎不做成麻辣的,就对不起兔兔的牺牲!
兔头就是四川人的家乡味蕾记忆,不管你走多远,脑海中关于兔头的味道熟悉又顽固,像是精准的味觉定位系统,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吃到那一口巴适的兔头,眼泪花就止不住了。
对于四川人来说,兔子是什么?
成都人:双流老妈兔头、邓氏兔头、梅记兔头、王妈手撕烤兔、虹口烤兔……
自贡人:仔姜兔、干锅兔、芭夯兔、厕所兔、冷吃兔……
是不是兔子躲过了成都和自贡,就能好好过完这一生了?
那你可能忽略了这些:
内江人:资中兔子面
乐山人:兔肉干
泸州人:跳水兔
广汉人:缠丝兔
……
综上,如果一只兔子想完整过完兔生,就千万别来四川!
作者丨尼莫
图片丨玩味成都首席业余摄影师:
从威海卫到慕尼黑都喝不醉的路飞暂时没有AKA
商务合作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