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来了:成都刚出台了新政,以后,不买学区房,娃娃们也能读名校!
这消息是不是很劲爆!
昨日,成都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一条消息:成都将在全市推行学区制建设,将探索4种学区形式,进一步建立学区内纵向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化解择校压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好学校。
随后,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统筹学区内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并鼓励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走教。
1、相同学段学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把几个相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一个学区,缩小相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实现相邻学校协同发展,实现学区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一般可分为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
2、教育主题学区。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确立学区主题,并紧密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3、直对入学学区。结合区域内小学、初中布局,将小升初对应“单校划片”的小学和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学区单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4、其他形式学区。鼓励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学区划分形式,创造性开展学区制建设工作。
成都既已试点学区制两三年,
那么各区(市)县具体是怎么搞的呢?
在试点阶段,成都也有四种不同的组建模式:
教育主体功能区——
例如锦江区,在社区功能定位基础上,锦江区在东升、狮子山、三圣、国际新城四个学区试点,分别围绕开放教育、大学—中小幼合作发展、一体化教育、教育国际化主题构建了不同类型学区。
九年一贯对口入学——
例如成华区,结合中小学校地理位置及小升初入学情况,在尊重法人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整合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学段分割,实现学段贯通。
统筹县域内校际资源——
例如邛崃,组建横向的初中学区、小学学区、九年一贯制学区和纵向的高中带初中、初中带小学学区。学区内成员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实行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
全域整体推进——
例如温江,就把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组建成小学第一、第二学区,初中第一、第二学区,并建立了学区内“教育资源共同享用、教育教学统一管理、考核评价捆绑进行”的工作模式,制定了温江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
把这些内容总结起来,大体的意思也就是说:
未来教育薄弱的学校,有可能“傍”上优质的龙头学校,整体上形成多所学校抱团成“学区”,以龙头学校为首,通过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围墙”,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至于4种学区形式中,直对入学学区或将对不少孩子带来影响,也是需要家长们重点 《意见》提出4种学区制建设形式,以相同学段学区为例,这种学区将按相对就近的原则,把几个相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一个学区,缩小相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实现相邻学校协同发展,实现学区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一般可分为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
以教育主题学区为例,则是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确立学区主题,并紧密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以直对入学学区为例,则是结合区域内小学、初中布局,将小升初对应“单校划片”的小学和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学区单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学区,鼓励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学区划分形式,创造性开展学区制建设工作。
解读2
学区制怎么建?
资源共享教师可在学区内走教
划分学区制后,对学生和老师有哪些积极影响?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学区内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资源的深化流动等都将体现出来。
具体说来,一个学区内的教育设施设备、场地将统筹利用,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教育软硬件设施共享,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学区内社会资源也将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学区内文化、体育、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深化教师流动方面,将鼓励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跨校竞聘工作,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学区内交流,鼓励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走教。
此外,将推进规范入学。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区分布,结合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或划片微机排位入学工作。
解读3
多校划片是怎么回事?
所谓多校划片,是目前已经在不少城市采取的一种入学政策,类似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参照在北京已经推行的做法,比如某一个地区里有2所教育。
质量相对较好的小学、2所相对较差的小学,划分“大学区”之后,这个大学区里的孩子将以摇号的形式决定谁上好学校谁上差学校。
换句话说,就算你家的学区房离好学校很近,但是在实行“大学区”之后,你家孩子上好学校和差学校的概率是50%对50%的。这样一来,学区房当然基本没什么用了!
观点1
成都一小学校长:最核心的问题是做好“区管校用”
“如果这项政策落实的话,家长可能不用为了买学区房而苦恼了。”成都市一位资深小学校长表示,政府希望通过学区联动,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予以整合,让学校相互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得到发展,形成有序,良性,和谐的发展和竞争态势。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问题是做好“区管校用”,让教师形成在各个学校内流动的有序机制。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在学校内找到归属感,而是在区域内找到归属感。同时还要落实校长的责权利,解决和完善区域性管理机制,让学区教育整体发展无缝隙。这样才能让学区的校长能够发挥作用。
据这位校长介绍,北京有的区域实行学段分离的政策,学生是流动性学习。其实对于政府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了精品学校之后,也就不存在择校的问题了。
观点2
成都市政协委员:促进教育公平学区制是一种进步
“学区制的实施突出了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反映了我们教育制度的进步。”成都市政协委员、此前曾担任邛崃市一中副校长的李显军说。在他看来,《意见》中明确学区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而且学区制的建设也将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有积极作用,对于教育公平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国家提高教育公平水平,学生追求优质资源,这就迫使学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学生。”李显军强调,建立“学区制”,将对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积极意义。“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将驱动教师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身能力。”对此,李显军认为,引导教师合理流动意味从制度上建立一个渠道。
业内观点?核心问题:做好“区管校用”
成都市一位资深小学校长表示,“如果这项政策落实的话,家长可能不用为了买学区房而苦恼了。”
这位校长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问题是做好“区管校用”,让教师形成在各个学校内流动的有序机制。对于政府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就不存在择校的问题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关键在于师资的均衡,首先要打破现有老师固定在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让优质校和一般校的师资流动起来,让进了一般校的学生同样有机会遇上好老师。
?学区制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成都市政协委员李显军认为,引导教师合理流动意味从制度上建立一个渠道。建立“学区制”,将对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积极意义。
不过福建省人大代表陈展弘认为,“多校划片”即使能让学区房降温,但并不能缓解家长择校热现象,因为对于那些派到一般校的学生家长来说,还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挤进优质校。
看了上述内容,有家长是不是担心学区房会不会白买了哟?
然而真相并不是这么简单
.......
政策最关键点解读
统筹学区内的教育设施设备、场地,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教育软硬件设施共享。统筹学区内社会资源,加强学区内薄弱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区内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互通,实现学区内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同时,推进“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鼓励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跨校竞聘工作,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学区内交流,鼓励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走教。
说明:文件清楚地说明四种学区制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并非是大家所说的多校划片,学区房也不会白买!往下看!
其实学区制在成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也不是啥新政策,早在年,成都就启动了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试点。试点区域第一批有锦江、成华、温江、邛崃,第二批有青羊、金牛、武侯、高新、新津、金堂、崇州,《指导意见》就是在试点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而出台的文件。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了,“学区制”对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学区房”和当下“入学划片”“就近入学”等政策并没有直接影响。
学区房是否白买?
有的人看到政策后感叹学区房是否白买!如果你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4种学区制政策与多校划片和学区房没有半点关系!让大家误以为是多校划片的原因是大家没有把政策吃透!4种学区制无非是想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有一点好处是这样确实可以让一些名校的优质资源帮扶到普通学校,比如彩虹小学和泡小开始实行之后,那么泡小的一些老师会到彩虹小学进行交流,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不会改变什么!
来源:华西都市报成都儿童团综合网络其他报道
——扩展阅读
四川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实施意见出台校服至少穿两年才能换新款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了《四川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实施意见》,这是四川省近年来制定的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重要文件。按要求,校服的选择应该坚持学校自愿选用和学生家长自愿购买的原则;校服着装周期原则上不低于两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